Friday, April 11, 2008

爵士樂大師 - Keith Jarrett


跨越古典和爵士之间的大师
爵士音乐史上,很少有乐手具有象钢琴演奏家Keith Jarrett那样的才华。也许,许多Keith Jarrett乐迷都是在最初接触到他的音乐时就被其中的多样性所吸引,对他们来说,Jarrett的音乐打开了一扇门,门内是一片崭新的爵士乐天地,同时也是Keith Jarrett的内心世界。一般而言,黑人爵士乐手在演奏时会更注重感官上的刺激,以达到情感宣泄的目的,他们所缺乏的是一种更为具象的思考;白人爵士乐手虽然注重了理性,但从本源上讲,爵士乐是一种黑人音乐,白人的情感较难触及其泥土中的根。尽管Keith Jarrett是白人,但他在演奏时嘴里总爱下意识地哼着旋律。这一点很象许多黑人爵士乐手,也许,Jarrett天生就是演奏爵士乐的人,他在情感与理智间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Keith Jarrett于1945年5月8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艾伦镇(Allentown)。他的父母很早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于是,在Jarrett 仅3岁时,他们便请人向他传授钢琴,不久后,Jarrett开始尝试作曲。他6岁时举行了首场个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时,Jarrett还演奏了两首自己创作的曲子。
Keith Jarrett从小所受的是正统的古典音乐教育,而对爵士乐产生兴趣是在10岁以后。最初,他是Stan Kenton开设的爵士课程中最年幼的学员,之后,他跟随了Fred Waring的乐队四处巡演。60年代中期,Jarrett结束了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校”为期一年的学业前往纽约发展。一次在Village Vanguard的偶然演出中他被鼓手Art Blakey相中,并加入了Blakey的“New Jazz Messengers”(新爵士使者乐队)。不久,Keith Jarrett转入了萨克斯风手、自由爵士音乐家Charles Lloyd的四重奏。同时,Jarrett与Bill Evans的鼓手Paul Motian以及Ornette Coleman的贝司手Charlie Haden组成了“Keith Jarrett三重奏”。这样的组合绝非巧合,它反映了Bill Evans以及自由爵士乐对于Jarrett的影响。
Keith Jarrett很少演奏电钢琴,他曾坦言自己不喜欢电子化的音乐。但这并不妨碍Miles Davis邀请Jarrett加入他的乐队的诚意,在Miles Davis的几次盛情相邀之下,Keith Jarrett成为了Miles Davis的“Fusion”(融合爵士)团体的次席键盘手。在Miles Davis的专辑《菲尔摩音乐会》中,Jarrett协助Davis登上了Fusion的的巅峰。  
如果说,60年代的Keith Jarrett被Thelonious Mank、Bill Evans、McCoy Tyner等大师的光芒所盖过,那70年代则是他大放异彩的时代。他很少以伴奏乐手的身份出现,而他的作品也总是在爵士与古典间徘徊。70年代初, Keith Jarrett在原有三重奏的基础上引进了次中音萨克斯风手Dewey Redman,组成了第一支四重奏乐队,这支乐队以演奏先锋爵士乐为主。而在1974年,Jarrett又与挪威萨克斯风手Jan Garbarek组建了一支欧洲四重奏,这时,Jarrett加入了主流的行列,偏重旋律的优美性。时光在Keith Jarrett的音乐里总是交织在一起,就象他能在最捉摸不定的时候让人感动,而又在最抒情的片刻闪烁出迷人的智慧。  
Keith Jarrett在70年代后沉迷于钢琴独奏,他的此类专辑为爵士钢琴独奏开辟了新纪元。Jarrett的独奏强调完全的即兴,他为ECM公司录制的开山之作《Facing You》(面对你)就是一张几乎在录音室内即兴完成的独奏专辑;而《Kln Concert》(科隆音乐会)则是新一代乐手竞争效仿的钢琴独奏的典范。
虽然,Keith Jarrett的即兴才能在爵士乐坛是有口皆碑的,但他在平时练习时却从不演奏爵士乐,取而代之的是演奏贝多芬、巴赫等他钟爱的古典音乐家的作品。在专辑《In The Light》(置身光亮)中,Jarrett录制了赋格、铜管四重奏、弦乐四重奏以及室内乐等诸多古典化作品。  
博采众长是Keith Jarrett音乐的特征,而情感则是Keith Jarrett永恒的主题,它贯穿了Jarrett所有的作品中,这使得他在刚出道时就显得那么与众不同。Jarrett的风格除了受到爵士乐手Bill Evans与Ornette Coleman的影响外,还受到了现代作曲家巴托克、伯格、拉威尔以及黑人宗教音乐、乡村音乐甚至世界音乐的影响。除了演奏钢琴外,Jarrett还擅长演奏萨克斯风、鼓与吉他。无论诠释何种音乐,Keith Jarrett总流露出朴实、美好、健康的情感与交响乐般的丰富性。Keith Jarrett不是最有影响力的爵士钢琴手,但无疑,他是最具现代感的钢琴演奏家之一。

Friday, January 11, 2008

节奏蓝调 RnB 巨将- Kenneth Edmonds "BabyFace","娃娃臉"


流行音乐界最炙手可热的天王词曲创作与制作人兼歌手Babyface ,其在短短的数年内,便已为自己与其他艺人共造就了115首流行与 R&B榜的畅销曲,其中含括了115首R&B 榜Top 10、50首流行榜Top 10 ,以及16首的流行榜冠军曲,同时,他亦已赢得了九座葛莱美音乐奖 的肯定与荣耀.
集超級金曲詞曲作者、製作人與歌手三種身份的巨星BABYFACE,本名KENNETH EDMONDS,於1989年出版了首張個人專輯「TENDER LOVER」,專輯銷售達二百萬張的佳績,迅速地擠入巨星行列。
BABYFACE除了是位優秀的歌者外,更一直是WHITNEY HOUSTON, PAULA ABDUL,等當紅藝人所頻於熱情邀攬、合作的流行冠軍金曲製造者,且其中有25首更是全美排行榜首之作,包括了他在1992年為BOYZ II MEN所譜寫的電影『花大少闖情關BOOMERANG』主題曲END OF THE ROAD,此曲不僅為該團一舉撞開了成功之路,成為BILLBOARD 排行榜的13週冠軍白金單曲,創下排行紀錄外,據估計,BABYFACE本人與其作品共已獲得九座葛萊美音樂獎的肯定與榮耀。
此流行榜第4名作「WHEN CAN I SEE YOU」這首旋律美麗的民謠靈魂抒情曲,已擁有超過50萬張的銷售紀錄,並成為BABYFACE流行榜上排行名次最高的金唱片單曲。
Babyface的歌声有种温暖中带有纤细情感的特质,因此他可以唱出像「For The Cool In You」里的俏皮、「When Can I See You Again」里的痴情…,他的声音本身就如他的创作一般具有高度韧性及细腻的技巧,都是值得仔细品味、聆赏的艺术品。
相信许多人都同意,俊俏乾净的脸孔、一身黑服装扮的Babyface可能是九零年代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令乐迷喜爱的黑人都会灵魂歌手了,他的嗓音细腻温柔,使得他唱起情歌来格外令女性乐迷倾倒。
Babyface早期是从美国中部辛辛那提崛起的歌手,但由於他的才华出众,使得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为当时如Sheena Easton、Paula Abdul等许多女歌手制作唱片的机会。进入九零年代之后,Babyface不仅开始出版自己个人的专辑,而且也因为他所制作的专辑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使得他的名气在制作圈内益发响亮。在当时,他以一张《Tender Lover》跨界流行榜而获致两百万的销售成绩,许多畅销单曲可说都是那时候完成的,而且再加上他在1995年为黑人偶像团体Boyz II Men、Madonna与Whitney Houston等大牌艺人担纲制作重任,使得他顿时间成为非常炙手可热的超级制作人。
在与Babyface所合作过的艺人名单中,虽触目所及的尽是些乐坛最赫赫有名的顶尖人物,包括了Michael Jackson,Mariah Carey, Celine Dion,Whitney Houston,Madonna,Boyz II Men,Eric Clapton 以及Toni Braxton等,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当红艺人团体是由他一手所捧红的,这些原就具备潜力与实力的艺人们,有些是初出茅庐毫无背景可言(如:TLC,Jon. B,Pebbles,Toni Braxton、Karyn White, Paula Abdul ,以及Babyface兄长所组的乐团 After 7 )、或是面临瓶颈转型的关键时机(如:Whitney Houston,SheenaEaston TheWhispers)、或是脱队自立门户之初变数难料(如:Bobby Brown, Johnny Gill),却都因受到Babyface赏识,经由他参与专辑作品的创作、制作或两者兼具,且在他的金字招牌背书与力荐下,一举成名为乐坛的新生代巨星或稳下其既有之江山!截至1996年,他所经手过的单曲与专辑在全球销售已分别创下了2600万与7200万张的惊人纪录了,就连专业音乐杂志界的龙头老大"滚石杂志"都尊称他为"音乐界最具可能性的最佳词曲作家兼制作人.
1992年,Babyface和老搭档Antonio "L.A." Reid联手为Boyz II Men谱写、制作了畅销单曲"End of the Road",不但蝉连流行单曲榜冠军长达13周,也为他拿下生平首座葛莱美奖(年度制作人、最佳节奏蓝调歌曲)。
Babyface喜欢将男性对爱情的想法放在歌曲中,他说,或许男人会感到不自在,但是,这才是女人想要知道的。
Babyface对於音乐界的贡献无远弗届,成就更鲜少有人能及,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追求进步与探索自我的决心从未停止,对乐坛所有的艺人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榜样。
Babyface作为R&B节奏布鲁斯歌手是极为成功的,而他作为制作人为R&B所做的贡献,甚至要比他作为歌手还要来的成功。他已经是R&B界的元老级人物和潮流的缔造者
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哪一个音乐人能做出像他这般辉煌的业绩。他曾多次获得格莱美奖,制作了一百多首畅销单曲,其中大多数登上R&B和流行排行榜前十名。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Babyface开始推出个人专辑。从1989年的《Tender Lover》开始走红,专辑卖出200多万张。1993年的《For the Cool in You》获得白金唱片,成为该年度最佳节奏与布鲁斯专辑。1995年,Babyface达到事业的顶峰。他为BoyzⅡMen的新专辑制作了多首作品,为Madonna的新专辑制作了热门单曲《Take A Bow》,而由Whitney Houston出演的《Waiting to Exhale》的电影原声专辑则成了Babyface的个人作品集,其中的歌曲大多出自他一人手笔。整个九十年代,Babyface始终是R&B/Pop音乐最杰出的制作人,他以歌手、演奏者、词曲作者和制作人的多重身份开创了主流音乐的一个新时代,也建立了他自己的音乐王国.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爵士樂者- Dave Koz 戴夫·考兹


Dave Koz(戴夫·考兹)是着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在欧美享有盛誉,虽然在亚洲听众群中其名气不如Kenny G(肯尼·基),但其演奏水准却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Dave Koz和Kenny G他们演奏的虽然都是萨克斯管,但前者演奏的是次中音萨克斯,而后者演奏的是高音萨克斯,所以在听感方面前者的音色显得淳厚而成熟,更富明快鲜活的韵律和节奏;Kenny G则高亢嘹亮。Dave Koz从1990年推出第一张同名演奏专辑后便在乐坛确立了自己的定位.
戴夫考兹在洛杉矶的圣法兰多山谷地区San Fernando Valley长大,最早是在大哥杰夫的乐团担任萨克斯风的吹奏起步,音乐旅程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他从当年一个对萨克斯风相当著迷的乐手跻身为享誉国际的萨克斯风巨星。戴夫考兹从1990年进入Capitol厂牌发行首张同名专辑《Dave Koz》以来,总计创造了7张Billboard当代爵士专辑榜Top5佳绩。2002-2005年间,戴夫考兹连续4年4度获得葛莱美奖的提名。戴夫考兹的萨克斯风才华深获乐界的激赏,曾在录音室或演唱会场合上与Ray Charles、Celine Dion、U2、Rod Stewart、Julio Iglesias…等艺人/乐团合作。
如今Dave Koz已经成为Smooth Jazz乐界的一种音乐现象。这位萨克斯风圣手,在艺术以及事业上皆获得全胜,甚至当他由驾轻就熟的R&B乐界跨足到不同的领域时,也一样深受听众的欢迎。第一次的音乐创作就成为他精采而丰富的音乐生命记录.

爵士樂者- Chris Botti 克里斯伯堤


Chris Botti,小号手,人年轻音乐资历却已十分丰富。十岁开始演奏,高中时开始职业生涯;生涯早期曾与萨克斯风手George Coleman、小号手Woody Shaw等爵士乐传奇人物合作。这些人的音乐常剑走偏锋,Botti在这段期间的收穫反映在他演奏时不温不火的声调与天马行空的创意。我也是从电视节目中认识这位仁兄的,对了是在联合國对世界和平奖演唱会上.当时他那老炼而圆滑的演出简直是与他的年纪并不相符的,老实说拿他与miles davis相比是太勉強了一些必竞davis已经是爵士樂中的传奇人物了,不过chris botti的独创性也是一时无俩的.从转战流行音乐圈。受过爵士乐的洗礼,Botti不甘生涯仅止於泡泡糖般的流行声响,合作的对象均为「言之有物」的乐坛巨将从流行,骚灵,爵士樂与声乐;如Bob Dylan、Aretha Franklin、Gladys Knight, Paula cole, Paul Simon, Paul Buchanan, Sting与著名编曲家Buat Bacharach等角色。从他曾合作过的对象中不难看出,听者即使还不认识他,也应可以从中建立起某种一定的「信任感」吧,因为Chris Botti也确实不是个只会随便玩音乐的泛泛之辈。他较早期的作品多伴属於smooth jazz小号演奏锐利,稍带阴沉却带丰富的层次与温润的音色让人们听起来十分让人放鬆〈Laid-Back〉。曲目筛选部份看的出Botti的品味,近这些年他也向较传统的爵士樂迷们发佈了他数张经典曲目的专辑,从The Look of Love, My Funny Valentine皆为大家熟悉的旋律。音乐演奏的感觉不带任何压力,喜欢Smooth Jazz的听者可以尽情放鬆的享受;然而仔细听,独到的编曲却仍旧会受到硬蕊〈Hard Core〉爵士乐迷的称许。这可能是种二面手法,但Chris Botti的确作到了二边都讨好的程度。